⒈ 官名?!吨芏Y》分設(shè)六官,以天官冢宰居首,總御百官。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為天官,旋復(fù)舊。后世亦稱吏部為天官。
⒉ 借指吏部尚書。
⒊ 泛指百官。
⒋ 指官職。
⒌ 天文;天象。
⒍ 道教所奉三官之一,三官為天官、地官、水官。
⒎ 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。
⒏ 指耳、目、口、鼻、形體等感覺(jué)器官。
⒈ 官名。 《周禮》分設(shè)六官,以天官冢宰居首,總御百官。 唐 武后 光宅 元年改吏部為天官,旋復(fù)舊。后世亦稱吏部為天官。
引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孝宗淳熙十二年》:“今天官諸選,條目猥多,法例參錯(cuò),吏姦深遠(yuǎn)。”
明 何景明 《送蕭文彧分教臨川序》:“廼復(fù)試於天官,去取加詳焉。”
⒉ 借指吏部尚書。
引清 戴名世 《答趙少宰書》:“而足下出持節(jié)鉞,入貳天官。”
評(píng)劇《鍘閣老》第十一場(chǎng):“老夫不敢,還是天官大人先行?!?/span>
⒊ 泛指百官。
引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天子建天官,先六大?!?br />《漢書·李尋傳》:“舉有德行道術(shù)通明之士充備天官。”
王先謙 補(bǔ)注:“天工人代,故官曰天官?!?br />《文選·班固<東都賦>》:“天官景從,寢威盛容。”
李善 注:“蔡邕 《獨(dú)斷》:‘百官小吏曰天官?!?/span>
⒋ 指官職。
引唐 王維 《責(zé)躬薦弟表》:“久窮天官,每慙尸素。”
⒌ 天文;天象。
引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太史公 學(xué)天官於 唐都?!?br />《史記》有《天官書》, 司馬貞 索隱:“天文有五官。官者,星官也。星座有尊卑,若之官曹列位,故曰天官。”
《后漢書·崔瑗傳》:“瑗 因留游學(xué),遂明天官、歷數(shù)、《京房易傳》、六日七分?!?br />唐 王維 《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》:“天官動(dòng)將星, 漢 地柳條青?!?/span>
⒍ 道教所奉三官之一,三官為天官、地官、水官。參見(jiàn)“天官賜?!?。
引宋 梅堯臣 《觀楊之美畫》詩(shī):“天官乘車建朱旗,赤旛前亞風(fēng)卷披?!?br />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錫祺》:“小圣,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?!?/span>
⒎ 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。
引《兒女英雄傳》緣起首回:“只見(jiàn)班部叢中閃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,各各手捧文冊(cè)一卷?!?/span>
⒏ 指耳、目、口、鼻、形體等感覺(jué)器官。
引《荀子·天論》:“耳、目、鼻、口、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,夫是之謂天官?!?br />《荀子·正名》:“然則何緣而以同異?曰:緣天官?!?br />楊倞 注:“天官,耳、目、鼻、口、心、體也。謂之官,言各有所司主也?!?/span>
⒈ 職官名。周代官制,以天官冢宰居首,總理治國(guó)大事,統(tǒng)御眾官。又唐代曾改吏部為天官,故亦用來(lái)稱呼吏部尚書。
引《禮記·曲禮下》:「天子建天官先六大?!?br />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五》:「原來(lái)唐時(shí)天官謫貶甚是消條,親眷避忌,不十分肯與往來(lái)的。」
⒉ 百官、眾官。
引《文選·班固·東都賦》:「天官景從,寢威盛容?!?/span>
⒊ 天上神仙居官者。
引《兒女英雄傳·緣起首回》:「只見(jiàn)班部叢中閃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,各各手捧文冊(cè)一卷。」
⒋ 天文、天象。
引《史記·卷二七·天官書》唐·司馬貞·索隱:「天文有五官。官者,星官也。星座有尊卑,若人之官曹列位,故曰天官?!?br />《后漢書·卷五二·崔骃傳》:「瑗因留游學(xué),遂明天官、歷數(shù)、京房易傳、六日七分?!?/span>
⒌ 耳、鼻、口、目、形體等和外界相接觸的感覺(jué)器官。
引《荀子·天論》:「耳、目、鼻、口、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,夫是之謂天官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