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把自己的怒氣或?qū)δ橙说呐瓪獍l(fā)泄到另一個(gè)人身上。
例有顏回者好學(xué),不遷怒,不貳過(guò)。——《論語(yǔ)·雍也》
英vent one's anger on sb. who’s not to blame;
⒈ 謂把對(duì)甲的怒氣發(fā)泄到乙身上。
引《論語(yǔ)·雍也》:“有 顏回 者好學(xué),不遷怒,不貳過(guò)。”
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二十:“令有駿馬,蛇遂吸殺之。令因大忿恨……遷怒,殺姥。”
《明史·閹黨傳·劉志選》:“忠賢 忌后賢明……后為故司禮 劉克敬 所選, 忠賢 遷怒 克敬,謫發(fā) 鳳陽(yáng),縊殺之。”
《宦海》第四回:“這位姨太太已經(jīng)不免有些疑心,卻又不敢和 莊制軍 絮聒,便遷怒到 邵孝廉 身上來(lái)。”
朱自清 《給亡婦》:“我的脾氣可不大好,遷怒的事兒有的是。”
⒈ 把怒氣發(fā)泄在不相干的人、事、物上。
引《論語(yǔ)·雍也》:「不遷怒,不貳過(guò)。」
《紅樓夢(mèng)·第五九回》:「凡見(jiàn)了這一干人,心中又畏又讓,未免又氣又恨,亦且遷怒于眾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