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造謠中傷。
引唐 楊炯 《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》:“防薏苡之譏嫌,絶簡(jiǎn)書(shū)之流謗。”唐 羅隱 《讒書(shū)·三叔碑》:“當(dāng) 周公 攝政時(shí),三叔流謗,故辟之、囚之、黜之,然后以相孺子。”明 沉德符 《野獲編·兵部·日本和親》:“造為此説者,皆出東征失志游棍,流謗都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