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形容山石峻峭、重疊。
例嶺巆嶙峋,洞無(wú)涯兮。——《漢書(shū)·揚(yáng)雄傳》
海之波瀾,山之嶙峋。——司空?qǐng)D《詩(shī)品》
怪石嶙峋。
英(of mountain rocks,cliffs,etc.)jagged; rugged; craggy;
⒉ 形容人消瘦或剛直有骨氣。
例瘦骨嶙峋。
英(of a person )bony; thin;
⒈ 形容溝壑、山崖、建筑物等重迭幽深。
引唐 韓愈 《送惠師》詩(shī):“遂登 天臺(tái) 望,眾壑皆嶙峋。”
清 劉大櫆 《游黃山記》:“登 始信 之峰,峰忽中斷,兩壁嶄然,相去可尋丈,下視嶙峋千仞。”
⒉ 形容山峰、巖石、建筑物等突兀高聳。
引宋 李綱 《登鐘山謁寶公塔》詩(shī):“我登 鐘山 頂,白塔高嶙峋。”
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記·滇游日記四》:“塢口石峯東峙,嶙峋飛舞。”
⒊ 形容人體瘦削露骨。
引清 梁章鉅 《歸田瑣記·北東園日記詩(shī)》:“病入膏肓豈易甦,嶙峋虎骨起長(zhǎng)吁。”
⒋ 形容氣節(jié)高尚;氣概不凡。
引明 無(wú)名氏 《四賢記·解綬》:“[凈]狂夫氣概鬱嶙峋,[丑小生]括目相看轉(zhuǎn)怒嗔。”
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(jì)聞》卷三:“太史敦尚風(fēng)義,氣節(jié)嶙峋。”
郭沫若 《芍藥與其它·銀杏》:“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灑脫呀,恐怕自有佛法以來(lái),再也不曾產(chǎn)生過(guò)象你這樣的高僧。”
⒈ 山石奇兀聳峭的樣子。
引清·嚴(yán)復(fù)〈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〉詩(shī):「東行欲盡未盡時(shí),盤(pán)薄嶙峋作奇怪。」
⒉ 形容人清瘦見(jiàn)骨的樣子。
例如:「瘦骨嶙峋」。
⒊ 形容為人剛毅正直。
例如:「文天祥風(fēng)骨嶙峋,其至死不屈的節(jié)操傳誦千古。」
英語(yǔ)bony (of people)?, craggy, rugged (of terrain)?, upright (of people)?
法語(yǔ)accidenté, dentel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