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充倔”。
⒉ 得意忘形貌。
⒈ 亦作“充倔”。得意忘形貌。
引《禮記·儒行》:“儒有不隕穫於貧賤,不充詘於富貴。”
鄭玄 注:“充詘,喜失節(jié)之貌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:“言雖得富貴,不喜歡失節(jié)。”
《楚辭·九辯》:“蹇充倔而無(wú)端兮,泊莽莽而無(wú)垠。”
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安貧》:“是以俟扶搖而登蒼霄者,不充詘於蓬蒿之杪。”
宋 陳亮 《祭鄭景元母夫人文》:“不充詘於崔嵬,無(wú)幾微於蹭蹬。”
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元稹》:“人必勞餓空乏,而后無(wú)充詘之態(tài)。”
⒈ 得意忘形而失去操守。
引《禮記·儒行》:「儒有不隕獲于貧賤,不充詘于富貴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