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出為人質(zhì)。
⒉ 射出的箭未中箭靶。
⒊ 把東西典當(dāng)出去。
⒈ 出為人質(zhì)。 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子 退師。
引鄭 人脩城。進(jìn)復(fù)圍之,三月,克之…… 潘尫 入盟, 子良 出質(zhì)?!?/span>
⒉ 射出的箭未中箭靶。
引漢 劉向 《說苑·君道》:“晏子 沒十有七年, 景公 飲諸大夫酒,公射出質(zhì),堂上唱善,若出一口。公作色太息,播弓矢。”
⒊ 把東西典當(dāng)出去。
引清 方苞 《將園記》:“其后定居 土街,宅出質(zhì),園無主……又三年,園亦出質(zhì)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