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鞭尸”。
⒉ 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:“及吳兵入郢,伍子胥求昭王。既不得,乃掘楚平王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,然后已?!焙笏煲浴办櫴敝^對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憤的典實。
⒈ 見“鞭尸”。亦作“鞭尸”。參見“鞭墓”。
引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:“及 吳 兵入 郢,伍子胥 求 昭王。既不得,乃掘 楚平王 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,然后已?!?br />后遂以“鞕尸”謂對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憤的典實。 唐 元稹 《楚歌》之三:“豈料奔 吳 士,鞭尸 郢 市門?!?br />清 顧炎武 《子胥鞭平王之尸辨》:“而《季布傳》亦言:‘此 伍子胥 所以鞭 平王 之墓也,’蓋止于鞭墓,而傳者甚之以為鞭尸,使后代之人,蔑棄人倫,讐對枯骨。”
⒈ 鞭打尸首以雪恨,或?qū)σ阉赖娜俗鰢绤柕呐u。參見「鞭尸」條。
引《魏書·卷三八·王慧龍傳》:「誓愿鞭尸吳市,戮墳江陰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