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鶯遷”。
⒉ 《詩(shī)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鳥鳴嚶嚶。出自幽谷,遷于喬木。”嚶嚶為鳥鳴聲。自唐以來(lái),常以嚶鳴出谷之鳥為黃鶯,故以“鶯遷”指登第,或?yàn)樯⑦w居的頌詞。
⒈ 亦作“鸎遷”。
引《詩(shī)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鳥鳴嚶嚶。出自幽谷,遷於喬木。”
嚶嚶為鳥鳴聲。自 唐 以來(lái),常以嚶鳴出谷之鳥為黃鶯,故以“鶯遷”指登第,或?yàn)樯⑦w居的頌詞。 唐 盧照鄰 《五悲·悲今日》:“各自云騰羽化,谷變鶯遷,鳴香車於闕下,曳珠履於君前。”
前蜀 毛文錫 《喜遷鶯》詞:“芳春景,暖晴煙,喬木見(jiàn)鶯遷。傳枝偎葉語(yǔ)關(guān)關(guān),飛過(guò)綺叢間。”
元 陳樵 《送烏經(jīng)歷歸二十韻》:“幾時(shí)嗟蠖屈,后日看鸎遷。”
清 袁枚 《隨園詩(shī)話》卷十五:“今稱人遷官曰‘鶯遷’,本《詩(shī)經(jīng)》‘遷于喬木’之義。按《伐木》章‘鳥鳴嚶嚶,出自幽谷,遷于喬木’,是‘嚶’字,不是‘鶯’字。‘嚶’乃鳥之鳴聲耳。‘綿蠻黃鳥’當(dāng)是鶯,而又無(wú)‘遷喬’字樣。然 唐 人有《鶯出谷》詩(shī)題,《盧正道碑》有‘鴻漸于磐,鶯遷于木’之文;則以‘嚶’為‘鶯’,自 唐 已然。”
⒈ 語(yǔ)本比喻由困而亨,自卑而高,為賀人升職或遷居的用語(yǔ)。
引《詩(shī)經(jīng)·小雅·伐木》:「伐木丁丁,鳥鳴嚶嚶,出自幽谷,遷于喬木。」
宋·王禹偁〈送查校書從事彭門〉詩(shī):「姓名舊在鶯遷榜,詩(shī)什重題燕子樓。」
近喬遷 燕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