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舊時(shí)佩帶在腰間的略彎而柄短的刀。
英waist knife or sword;
⒈ 武器名。常佩于腰間,故稱(chēng)。
引《魏書(shū)·傅豎眼傳》:“斌 遣 乾愛(ài) 誘呼之,以腰刀為信,密令壯健者隨之。”
《水滸傳》第三二回:“宋江 提了樸刀,懸口腰刀,帶上氊笠子,辭別了 孔太公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“蕭昊軒 聽(tīng)得,疾忙把彈弓拿在手里, 孫解官 也拔出腰刀,拿在馬上。”
歐陽(yáng)予倩 《忠王李秀成》第五幕第一場(chǎng):“李世賢 滿(mǎn)身泥污血染,一只手提了一口腰刀,一只手?jǐn)v扶著 李母,從臺(tái)右走出。”
⒈ 武器名。舊時(shí)常掛在腰間,形狀略似今天的指揮刀。
引《水滸傳·第一二回》:「帶毛牛膀靴,跨口腰刀,提條樸刀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三九回》:「那蕭云仙腰插彈弓,手拿腰刀,奮勇?tīng)?zhēng)先,手起刀落,先殺了幾個(gè)番子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