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僧道漫游四方,行蹤不定。
例其中只有一個出色的,姓王,乃是云游來的。——《初刻拍案驚奇》
英(of a Buddhist monk or a Taoist priest)roam;
⒈ 亦作“云游”。
⒉ 如云彩飄動浮游。喻筆勢飄忽。
引《法書要錄》卷八引 唐 張懷瓘 《書斷》中:“﹝ 張弘 ﹞并善篆隸,其飛白妙絶當時,飄若云游,激如驚電。”
⒊ 喻行動迅捷。
引明 宋濂 《平江漢頌》:“風烈虎嘯,云游龍驤。”
⒋ 游歷四方。
⒌ 指行蹤飄忽不定。多用于僧道出家人。見“云游”。
引唐 李公佐 《謝小娥傳》:“﹝ 謝小娥 ﹞爰自入道……后數日,告我歸 牛頭山,扁舟汎 淮,云游南國,不復再遇。”
宋 范成大 《寄題毛君先生蓮華峰庵》詩:“湖海云游二十春,歸來還作住菴人。”
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詬奸》:“自家俗名 琴操,法號 天然,萍憇十方,云游四海。”
郁達夫 《遲桂花》:“你的生活,從你的日記和著作中看來,本來也是同云游的僧道一樣的。”
⒈ 行蹤無定,任意遨游。多指僧、道、尼等的游歷。也作「云游」。
引《三國演義·第二七回》:「貧僧此處難容,收拾衣缽,亦往他處云游也。」
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三四》:「庵里有五個后生尼姑,其中只有一個出色的,姓王,乃是云游來的,又美麗,又風月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