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輕巧的,精致的或小巧古雅的。
英dainty; delicate;
⒈ 亦作“纎巧”。
⒉ 細巧。
引漢 賈誼 《新書·瑰瑋》:“民棄完堅而務雕鏤纖巧,以相競高。”
《三國志·魏志·夏侯玄傳》:“車輿服章,皆從質樸……無兼采之服,纖巧之物。”
宋 歐陽修 《蝶戀花》詞:“紅蠟枝頭雙燕小,金刀剪綵呈纖巧。”
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二幕:“帝邊有一張纖巧的紅木桌,上面放著小而精致的茶具。”
⒊ 指藝術風格上的小巧柔弱。
引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諧隱》:“纖巧以弄思,淺察以衒辭。”
宋 葉適 《<謝景思集>序》:“撥棄組繡,考擊金石,洗削纖巧,完補大樸。”
清 陳廷焯 《白雨齋詞話》卷一:“后人為艷詞,好作纖巧語,是又 晏 歐 之罪人也。”
鄭振鐸 《插圖本中國文學史》第十七章二:“他們( 齊 梁 詩人)的情調是清新的,他們的意境是雋美的,他們的音律是和諧的。所可譏者,乃在格局、才情偏于纖巧的一邊。”
⒋ 形容工于心計。
引唐 韓偓 《再思》詩:“但保行藏天是證,莫矜纎巧鬼神欺。”
《舊五代史·晉書·孟承誨傳》:“及 少帝 嗣位,以植性纖巧,善於希旨,復與權臣宦官密相表里,凡朝廷恩澤美使,必 承誨 為之。”
廖仲愷 《革命派與反革命派》:“北方的官僚軍閥很纖巧的利用反革命的勢力,所以分開國民黨為穩健派與激烈派,以遂其勾結排擠的陰謀。”
⒈ 小巧。
引《三國志·卷九·魏書·夏侯尚傳》:「使干朝之家,有位之室,不復有錦綺之飾,無兼采之服,纖巧之物。」
《紅樓夢·第三八回》:「我那首也不好,到底傷于纖巧些。」
反粗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