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失去儀態(tài),謂顯露原形。
⒉ 猶脫形,謂不似本來(lái)的形貌。
引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十八:“忽有一老貍,眇眇在案前,持刀者欲舉刀斫之, 伯祖 呵止。自著承塵上,須臾大笑曰:‘向者啖羊肝,醉忽失形,與府君相見(jiàn),大慚愧。’”
引《三國(guó)演義》第二九回:“夫人見(jiàn) 策 形容憔悴,泣曰:‘兒失形矣!’ 策 即引鏡自照,果見(jiàn)形容十分瘦損,不覺(jué)失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