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牽鉤”。
⒉ 拔河。
⒊ 猶牽連。
⒈ 亦作“牽鉤”。 拔河。
引《隋書·地理志下》:“二郡又有牽鉤之戲,云從講武所出, 楚 將伐 吳,以為教戰,流遷不改,習以相傳。鉤初發動,皆有鼓節,羣譟歌謡,振驚遠近,俗云以此厭勝,用致豐穰。”宋 王讜 《唐語林·補遺一》:“拔河,古謂之牽鉤……古用篾纜,今代以大麻絙,長四五十丈,兩頭分繫小索數百條,掛于胸前,分兩朋,兩向齊挽。”
⒉ 猶牽連。
引唐 杜牧 《洛中送冀處士東游》詩:“治亂掘根本,蔓延相牽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