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柔克”。
⒉ 謂和柔而能成事。
⒊ 謂柔忍克制。
⒈ 見(jiàn)“柔克”。亦作“柔剋”。
⒉ 謂和柔而能成事。
引《書(shū)·洪范》:“六,三德:一曰正直,二曰剛克,三曰柔克。”
孔 傳:“和柔能治。”
《漢書(shū)·敘傳下》:“孝元 翼翼,高明柔克。”
顏師古 注:“謂人雖有高明之度,而當(dāng)執(zhí)柔,乃能成德也。”
《后漢書(shū)·鄭興傳》:“今陛下高明而羣臣惶促,宜留思柔剋之政,垂意《洪范》之法。”
李賢 注:“剋,能也。柔剋謂和柔而能立事也。”
明 歸有光 《送張子忠之任南昌序》:“為沉潛之剛克,為高明之柔克,惟其道之所至,不能預(yù)期也。”
⒊ 謂柔忍克制。
引郭沫若 《我的童年》第二篇五:“八世兄高明有馀,沉潛不足,只要稍微柔克一下,前途是不可限量的。”
⒈ 語(yǔ)出溫和而能立事。
引《書(shū)經(jīng)·洪范》:「沈潛剛克,高明柔克。」
《漢書(shū)·卷一〇〇·敘傳下》:「孝元翼翼,高明柔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