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即“秀才”。東漢時(shí),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的名字,將“秀才”改為“茂才”,后來有時(shí)也稱“秀才”為“茂才”
英scholar; skilful writer;
⒈ 即秀才。因避 漢 光武帝 名諱,改秀為茂。 明 清 時(shí)入府州縣學(xué)的生員叫秀才,也沿稱茂才。
引《后漢書·黃琬傳》:“舊制,光祿舉三署郎,以高功久次才德尤異者為茂才四行。”
《南史·劉之遴傳》:“年十五,舉茂才,明經(jīng)對(duì)策, 沉約、任昉 見而異之。”
清 侯方域 《賈生傳》:“閒讀書為文詞,干謁當(dāng)世,舉茂才第一。是時(shí), 賈生 年二十餘。”
魯迅 《吶喊·阿Q正傳》:“先前,我也曾問過 趙太爺 的兒子茂才先生,誰料博雅如此公,竟也茫然。”
⒈ 美材之人。
⒉ 秀才。
引《后漢書·卷三·肅宗孝章帝紀(jì)》:「今刺史、守相不明真?zhèn)危拧⑿⒘畾q以百數(shù),既非能顯,而當(dāng)授之政事,甚無謂也。」
英語see 秀才[xiu4 cai5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