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流貌。
⒉ 象聲詞。形容雨、水等流動的聲音。
⒈ 流貌。
引《楚辭·離騷》:“攬茹蕙以掩涕兮,沾余襟之浪浪。”
王逸 注:“浪浪,流貌也?!?br />洪興祖 補(bǔ)注:“浪音郎?!?br />三國 魏 曹植 《洛神賦》:“抗羅袂以掩涕兮,淚流襟之浪浪。”
唐 司空圖 《二十四詩品·豪放》:“天風(fēng)浪浪,海山蒼蒼,真力彌滿,萬象在傍?!?br />宋 蘇軾 《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》詩:“蠶欲老,麥半黃,前山后山雨浪浪。”
⒉ 象聲詞。形容雨、水等流動的聲音。
引清 卓發(fā)之 《裓園嫘史·無山堂》詩:“我看平若水,云際聽浪浪?!?/span>
⒈ 水流的樣子。
引《文選·曹植·洛神賦》:「羅袂以掩涕兮,淚流襟之浪浪。」
唐·韓愈〈別知賦〉:「雨浪浪其不止,云浩浩其常浮,知來者之不可以數(shù),哀去此而無由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