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對文章、作業(yè)等的評語。
英remarks on a piece of writing;
⒉ 批示公文的話。
⒈ 對于文章或人的評語。
引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一回:“少爺往常賞個批語,晚生也拿了家去讀熟了,學(xué)些文理。”
清 李漁 《比目魚·耳熱》:“我便墜天花也,説不出他渾身的嬌法,有幾句現(xiàn)成批語足相加。”
《<艾青詩選>自序》:“老師的批語并沒有錯,我卻在他的批語上打了一個大八叉。”
⒉ 在公文或訴狀上批示的話。
引清 黃六鴻 《福惠全書·蒞任·設(shè)內(nèi)外號簿》:“上司批允,照批語填注。”
清 林則徐 《關(guān)防告示》:“如有包訟之徒,串通吏胥商買批語,旁人查得實據(jù),許其首告到司,立即辦究,決不庇護。”
⒊ 算命人給人推算命運所寫的評語。
引巴金 《家》三十:“他拿著算命先生寫來的批語,心里暗笑自己的愚蠢,同時又為 覺民 的前途悲傷。”
⒈ 批示公文的言詞。
引《福惠全書·卷一一·刑名部·掛號》:「每期準過呈狀,付經(jīng)管掛號,將殊語、原告被證姓名,批語、承行差役姓名,填寫后列前件,以便登填如何歸結(jié)。」
⒉ 對于文章的評語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三一回》:「所以我有一個小兒,而今且不教他學(xué)醫(yī),從先生讀著書,做了文章,就拿來給杜少爺看。少爺往常賞個批語,晚生也拿了家去讀熟了,學(xué)些文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