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汗與血。
⒉ 流汗流血。借指辛勞與奮戰(zhàn)。
⒊ 汗出如血。
⒋ 指汗血馬。
⒈ 汗與血。
引唐 顧況 《從軍記》之二:“殺人蓬麻輕,走馬汗血滴。”
《孽海花》第二回:“靠了那班舉人、進士、翰林出身的大元勛,拚著數(shù)十年汗血,斫著十幾萬頭顱,把那些革命軍掃蕩得乾乾凈凈。”
瞿秋白 《文藝雜著·荒漠里》:“汗血雖然‘漂杵’,詩人卻立在杵上,正在乘長風(fēng)破萬里浪。”
⒉ 流汗流血。借指辛勞與奮戰(zhàn)。
引《后漢書·崔駰傳》:“汗血競時,利合而友。”
李賢 注:“汗血謂勞力也。”
續(xù)范亭 《如是我聞》詩:“抗 日 何所恃,忠貞與汗血。鞏固根據(jù)地,首要在建設(shè)。”
曹禺 等《膽劍篇》第一幕:“有時這一刀的力量,確是比千軍萬馬十年辛苦的汗血功勞還重得多啊!”
⒊ 汗出如血。
引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:“﹝ 大宛 ﹞多善馬,馬汗血,其先天馬種也。”
唐 元稹 《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》:“驥調(diào)方汗血,蠅點忽成盧。”
⒋ 指汗血馬。參見“汗血馬”。
引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文行》:“汗血緩步,呼吸而千里。”
明 焦竑 《焦氏筆乘·陳仁子不知文章賓主》:“汗血空良,而駑馬競逐。”